600万身家,坐拥数套房产…竟全靠他干这个挣得+ 查看更多
最近,《经济时报》报道了一则消息,一位名叫巴拉特·贾恩(Bharat Jain)的印度人在“全球最富有乞丐”的统计评选中脱颖而出,凭借7500万卢比的净资产(约600万人民币)成功夺冠…
根据报道内容,这位巴拉特出身贫困,白手起家,从维持家用到带全家脱贫,攒下上千万卢比,全靠他一人行乞得来…
巴拉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的棚屋,家庭经济紧张,没有能力供他接受正规教育,以至于他成年后也没有任何傍身技能,薪水微薄,一家六口的生活费都压在他一人身上,入不敷出…
巴拉特不堪重负,干脆就去大城市孟买街头当了乞丐。
没想到加入乞丐行列没多久,巴拉特混得风生水起,总结出了一套“生财之道”。
巴拉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的棚屋,家庭经济紧张,没有能力供他接受正规教育,以至于他成年后也没有任何傍身技能,薪水微薄,一家六口的生活费都压在他一人身上,入不敷出…
巴拉特不堪重负,干脆就去大城市孟买街头当了乞丐。
没想到加入乞丐行列没多久,巴拉特混得风生水起,总结出了一套“生财之道”。
而巴拉特的其他家庭成员靠着他的接济,经营了一家文具店,全家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日子。
目前巴拉特名下净资产高达7500万卢比(约600万人民币),即使现在躺平,一家人也吃喝不愁。
可奇怪的是,巴拉特仍然沉迷上街乞讨,似乎真的把这当成了为之奋斗的事业,每天固定开工,就算家人集体劝说,也坚持不“退休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巴拉特对乞讨的迷恋也不是独一份,放眼整个印度,靠行乞发家致富,并将其当作毕生事业的乞丐的确不在少数。
几年前,新闻报道过一名在孟买铁轨边去世的82岁老乞丐,名叫帕纳拉姆吉·阿扎德。附近的居民经常看到他在火车上乞讨,以为他是从小地方流浪过来的底层贫民,生存艰难。
可当警察来到他在贫民区的屋子后,被眼前场景震惊…阿扎德家堆满了装着硬币的塑料桶,硬币加起来一共17.5万卢比(约1.5万人民币),另外,他在银行还有114.8万卢比的存款(约11.5万人民币),都是乞讨所得。
还有一位印度残疾男子Pappu,被家人遗弃,25岁开始在巴特那乞讨,除了满足生活需要的钱,其他钱都用来放贷,8年后,他的存款加名下房产价值1250万卢比(约109万人民币),可无论警察如何驱赶劝说,他也坚持行乞。
所以在印度,乞丐更像是一份没有年龄限制的工作,和上班族收入差不多,甚至更丰厚,
只需要相关社会经验,不需要任何技能,初级乞丐的平均月收入也能有2.4万卢比(约2100人民币)。
而且由于零门槛,乞丐数量连年增长,入行者年龄跨度大,乞讨方式也自成一套。
比如印度乞丐重要组成人群之一——儿童乞丐,他们身材矮小,衣衫褴褛,顶着乱蓬蓬的头发和脏兮兮的脸蛋,集中守在街头或者豪华旅店附近,纠缠着出入饭店的有钱人,直到他们掏出钱包。
还有一些儿童会走上马路,穿梭在车流中,趁着红灯时间讨钱,也不顾人身安全。
年轻女乞丐则是抱着孩子敲着车窗“强势”乞讨,或者和卖奶粉的摊主联手吃回扣,主打苦肉计。
还有一些运用cosplay强迫行乞的乞丐…他们奇装异服,念咒勒索,主打“遭人厌烦”,目的就是让店主或路人用钱把他们打发走。
还有结合情境赚钱的聪明乞丐,比如通往清真寺的沿路两侧,常会蹲坐一长排行乞者。
他们不争不抢,就摆出自己的碗,似乎瞄准了那些有钱人或游客渴望积德积福的心理,等着路过的人掏钱做善事…一天下来收获颇丰。
随着入行人数持续增加,印度乞讨慢慢形成了帮派,帮派间划分固定领土,规模扩大,也加速了印度乞讨的产业化。
新人想要加入帮派,在帮派的管辖范围内乞讨,就必须把大部分的收入上交。
为了入局,很多乞丐会故意把自己弄成残疾人,或是被帮派打残,来拿到更多的乞讨收入。
有人会花一点钱从其他母亲那里租下婴儿,收到的钞票面值会高一些。
还有父母强迫自己的亲生孩子放弃上学,出来乞讨,当然也不乏帮派成员们在全国各地绑架儿童,从小培训一批职业乞丐。
总之,“乞讨业”乱象丛生,处于失控状态。
虽然印度有一项已经出台半个世纪的法律明确规定,在德里等多数印度城市,乞讨是非法的,警方拥有逮捕街头乞丐的权力。
但据不完全统计,现在印度仍然有约50万乞丐,德里街头就占了6万名。
只有国际贵宾到访时,他们才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,暂时清场。
印度也有大量针对乞丐的福利工作,包括为乞丐提供就业机会,但他们在过惯伸手要钱不劳而获的生活后,根本不愿意接受打工的微薄薪水。
事实就是,普通人一旦入局乞讨业,几乎没有转行的可能。
即使他们中的某些人像巴拉特一样,拥有百万身家人生翻盘,对金钱的渴望也永无止境。
也许乞讨早已不是为满足生存需要,而是填补贫穷衍生出的不安和欲望。